资兴市汤溪镇通三级公路建设工地热气腾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病区即将投入使用,高码完小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里传来琅琅读书声……阳春三月,资兴各地一件件民生“关键小事”的改善,扎扎实实温暖到群众的心窝里。
“就医再也不发愁了”
“以前隔三差五就要去市里做检查,去一趟要四个多小时。现在到镇里就能让专家做复查,就医再也不发愁了!”4月20日,资兴市州门司镇76岁的高血压患者唐志国说。
唐志国享受到的是资兴市医防融合带来的就医便利。为顺应群众健康需求,资兴市先后组建两个紧密型医共体,包含3家公立2级医院和4家基层卫生院,并与上级医院组建专科联盟和技术交流合作项目,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
该市还在医共体龙头医院和基层卫生院成立健康服务中心,打造“医共通”信息平台,开通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功能,使居民在“社区(村)—医院—社区(村)”闭环管理模式中,获得综合、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为加快推进健康资兴建设,该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补足医疗卫生短板,多方引进医疗卫生人才,着力解决群众看病报销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减轻群众负担,不断满足全市人民就医需求,改善就医体验。2022年,资兴市居民健康建档率累计达99%,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标准达标率100%,“两癌”筛查完成率102.5%,在郴州排第一。
“我们学校真漂亮”
“我们新学校真漂亮!教室又大又新,还有舞蹈室、音乐室、电脑室……操场上好多的健身器材。”谈起自己所就读的资兴市第四完全小学,学生刘芮馨一脸兴奋。
四完小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校舍老化,已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求。2020年9月,资兴市投资8200万元启动了四完小新校区建设,项目于2022年春季学期投入使用,新增学位2160个,有效化解了周边学校大班额问题,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是永远的民生。2022年,资兴投资2亿元新改扩建5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园位1440个;安排了45万元将乡村小规模学校打造为“小而精”“小而美”;市四中提质扩容项目预计今年8月完工,可新增学位2475个,有效解决城区“大校额”问题。成立了4个联盟型教育集团,实现师资互派、资源互享、管理互融、考核互绑。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是群众的期盼,更是党和政府努力的方向。近年来,资兴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大力向教育领域倾斜,全面改善农村教学基础设施,创新实施市领导联乡包校机制,推行“县管校聘”改革,开展城乡学校“1托1”结对帮扶,提升全市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确保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回家的路更近了”
“每每想起村民金宇拖家带口返乡的愁容和无奈,我就感觉必须要快速解决汤溪镇路弯路窄的难题,才能真正打破当地回家难、致富难的僵局……”一位派驻纪检监察干部说道。
铁肩担道义,热血惠民生。今年,在纪检监察铁军强力推动下,资兴市成功启动了汤溪镇通三级公路改造项目,将为当地产业发展,居民生产、生活及出行提供便利。
由此及彼,资兴市纪委监委驻点监督的旅发大会重点观摩项目回龙山旅游公路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据介绍,该项目是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重点观摩景区回龙山景区的重要对外通道,是一条旅游路、产业路,也是当地村民的出行路,启动以来资兴市纪委监委驻点干部监督一直在一线、在现场。目前项目正在加速进行,预计在7月底完工,将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
欲聚鸟者先树木,欲兴业者先修路。资兴市纪委监委通过深化贯通协同,提升监督治理效能,持续加强监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不断完善交通多元化服务功能保驾护航,打通“主动脉”,疏通“微循环”,织就“公交网”,让“民生交通”更加惠民利民。
近年来,资兴市先后建成东江湾大桥、清滁公路、G240高码至东江公路等交通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不断优化道路路况水平,完善全市路网构架,全市乡镇通畅率达100%,建制村通畅率达100%,202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通过整合城乡客运资源,统筹公交路线规划,稳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打通农村客运班线和快递运输“最后一公里”。
(李秉钧 黄 欣 何燕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