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3月2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的“耒阳经验”——
“小药品”护航“大民生”

  彭国军 吴雅敏 邓正华 李婷静

  核心提示

  短缺药又称小品种药,是指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不稳定、易出现临床短缺的药品,其供应保障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短缺药品供应紧张乃至断供现象时有发生,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的痛点。如何破解短缺药品短缺之困?

  2022年7月,耒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短缺药品保障供应领导专班,创新推出“三个三”工作法,即以建中心、强管理、优流程“三个举措”,建立清单管理机制、会商联动机制、监测预警机制“三个机制”,组织领导为抓手、经费保障为抓手、监督考核为抓手“三个抓手”,夯实了短缺药品供应基础,健全了短缺药品供应体系,提高了短缺药品供应效率,实现了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全覆盖、全免费,储备充足化、目录动态化、流程便捷化、调配不浪费、来源可追溯、经费全保障、监督实效化,擦亮了健康中国建设的民生本色,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答好了让短缺药品不再短缺的时代考题。

  今年2月3日,衡阳市药政工作会议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培训会在耒阳市召开。会议强调,耒阳市先行先试,探索出了短缺药品保供稳价的有益经验,其“三个三”工作法将向衡阳市推广。

  以“三个举措”夯实供应基础

  3月1日,天气晴好。一大早,耒阳市五里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市里实施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措施,解决了我的大问题!”正在接受静脉输注的谷荣(化名)感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年的他,在病情急性加重时需要静脉输注氨茶碱。由于当地氨茶碱短缺,病情急性加重时谷荣必须到三甲医院去治疗,路程远、耗时长、花费大,让他苦不堪言。

  “现在五里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走路10分钟就到了。早上来治疗,上午就能回家,也不用排队,花费还少,省钱又省心。”谷荣高兴地说。

  五里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勇坦言:“正是有了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措施这个坚强的后盾,我们中心门诊量目前提升了10%,群众的满意度节节攀升。”

  “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措施不只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坚强后盾,也是我们民营医疗机构的强力保障。”耒阳市西城医院院长罗小平感慨,“去年,市里把我们民营医疗机构也纳入了短缺药品保供序列,根据临床需求,我们免费领取了西地兰、异丙肾上腺素、硝普钠、呋塞米、去甲肾上腺素等五六种短缺药品,在临床上发挥了大作用。”

  五里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西城医院只是耒阳市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措施得民心、合民意、惠民生的一个剪影,其带来的“健康红利”正不断显现。

  “短缺药品短缺现象的成因十分复杂,除了原料短缺的核心问题外,还涉及工艺、环保、市场、成本等多个方面。”耒阳市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仁佺说,“县市医疗卫生领域要想保障临床必需供应稳定,必须建立保障供应的长效机制。”

  “短缺药品大都是低价药、急(抢)救药,也是不少患者实打实的救命药。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生和患者的痛点。”耒阳市卫健局分管药政工作近6年的一级主任科员段人红说。

  “只要是有利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有利于老百姓健康需求,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2022年7月,耒阳市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以“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坚决,紧抓“全覆盖”“全免费”这两个“关键点”——为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市直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免费提供短缺药品,着力构建短缺药品保供稳价的长效机制。

  耒阳市总人口143万,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84个。如此大的“体量”,“全覆盖怎么覆”“全免费怎么免”,这都是难度不小的考题。而这样“全覆盖”“全免费”的保供方式更是无现成作业“可抄”,怎么办?

  没有答案?那就到群众中寻找答案!

  没有经验?那就在实践中创造经验!

  短缺药品救的是急,减的是负。耒阳市以“三个举措”,夯实了短缺药品供应基础。

  建中心——

  2022年7月,依托五里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场地,建立了专门的“耒阳市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中心”(以下简称“供保中心”),确保短缺药品储备充足和有效供给。

  强管理——

  供保中心对所有短缺药品实行专人、专册、专柜“三专”管理,并全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了药品溯源系统,所有短缺药品的品名、规格、价格、数量等,均实现了“来源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责任可究”。

  建立了以市短缺药品保障供应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为主体的药品价格撮合制度,对因价格因素导致的药品短缺问题,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参照省市标准进行价格商议,确保配送企业正当利益。

  优流程——

  各医疗机构只需按要求提出申请,经市卫健局药政股审批后,即可到供保中心领药,申领流程简便高效。

  各医疗机构均设立短缺药品管理工作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分析、上报短缺药品信息,研判预警短缺药品趋势。

  通过建中心、强管理、优流程“三个举措”,耒阳市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迈向常态化、系统化,不仅让全市所有医疗机构“缺口”补起来、“本领”提上来,“接得住”患者需求,还通过集中带量采购,将药价进行了“大瘦身”,显著降低了群众的用药负担,让群众实现了“花小钱、用好药、少跑腿”,获得优质实惠的医药服务。

  “保障群众短缺药品供应,我们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耒阳市卫健局药政股股长陈文新介绍,截至目前,供保中心已为全市各医疗机构调配短缺药品30种,金额达110万元。其中,在2022年末至今年初的新冠病毒防控新阶段期间,为全市各医疗机构调配退烧、清热解毒、抗病毒药品达60万元,极大缓解了疫情期间用药压力,使全市就医井然有序,未发生一起因药品供应不足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

  以“三个机制”健全供应体系

  “刘大伯,您来了啊,正好您要的药也到了。”近日,在耒阳市仁义镇邝鄘村卫生室,患者刘大伯找到了乡村医生李晓文,得知自己需要的药到了,他很开心。

  “自从市里实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措施后,药基本都不缺。因为每个月我们都会根据村民用药实际和需求,向镇卫生院进行报备并领取。”李晓文介绍。

  “人多的时候一天要看100多个病人,从早上8时一直忙到晚上10时。”耒阳市仁义镇中心卫生院临床主治医师、医疗组长谷云宏告诉我们,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之初,他每天接诊大量患者,其中心衰患者特别多,村民们都很信任他,只要不舒服都会来找他。“过去,因为无药可用,这类病人我们都不敢收。比如治疗心衰病人的必用药‘西地兰’,近年来价格涨到很高,而且‘一药难求’。现在有了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措施,不仅能够得到保障供应,而且都是免费提供,这下我们可以放心收了。”

  耒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尹立鑫表示:“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措施满足了群众就近‘看得好病’的需求,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了乡村医生、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

  因为短缺药品保障供应,耒阳市各家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的收治能力显著增强,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乡)”日益成为现实。

  短缺药品要确保“拿得出”,还要“用得上”。耒阳市以“三个机制”,健全了短缺药品供应体系。

  建立清单管理机制——

  制定短缺药品目录清单,成立市短缺药品保障供应专家组(专家均来自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每季度由专家组召开专题会议,按照国家、省界定的短缺药品标准,综合全市疾谱病变化,重点人群临床用药需求等,及时对短缺药品目录进行动态调整,提升药品可及性、适宜性。

  建立会商联动机制——

  医疗机构和供保中心定期对库存短缺药品进行清理、统计,对有效期在6个月内的药品进行合理流通,比如仁义镇中心卫生院的近效期药品可以调配到市人民医院;对难以消化的近效期药品,直接调配到药品配送公司,实行大循环全流通,确保不浪费一粒药、一支药。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构建市直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三级监测网络,实现短缺药品信息监测全覆盖。要求各医疗机构及时在全国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中上报,市卫健局、供保中心根据本辖区药物供应情况,汇总分析、综合研判药品短缺情况,确保短缺药品信息及时分析处置,保障临床用药需求。

  通过建立清单管理机制、会商联动机制、监测预警机制“三个机制”,耒阳市的短缺药品实现了供应“有厚度”、调配“有力度”、分析处置“有速度”,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医”渐成常态,推动形成了“预防在基层、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乡)、大病不出市、康复回基层”的有序就医格局,让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医务人员添动力。

  以“三个抓手”提高供应效率

  “没想到,我第一瓶药水还没打完,你们就把药拿来了,这样的效率真是太高了!”2022年12月19日下午6时左右,耒阳市仁义镇中心卫生院内依旧排满了等待就诊的患者,医务人员在给一位发热患者用药时,发现没有了退烧药。

  “没有药怎么治?”病人们顿时焦急起来。该院院长刘玉荣得知情况后,一边上报,一边开着医院的救护车赶往供保中心领取药品。

  “我们医院距离供保中心大约25公里,从发现没有药到取完药回到医院,只用了1个小时。”刘玉荣说,这样的效率,赢得群众纷纷点赞:“现在看病真方便”“咱们的卫生院越来越好了”……

  像这样为医疗机构“雪中送炭”,供保中心已成常态。与之相应的,是耒阳市以“三个抓手”,提高了短缺药品供应效率。

  以组织领导为抓手——

  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短缺药品保障供应领导专班,相应制订了《耒阳市医疗机构短缺药品保障供应工作实施方案》,将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作为全市重大民生工程强力推动。

  以经费保障为抓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除了从本级财政安排专门经费用于配套外,还从基药经费中支出费用,两项相加近100万元,用于供保中心的设备设施购置维护、人才培训、场地改造、药品养护、药品供应等。

  以监督考核为抓手——

  市短缺药品保障供应领导专班每半年对供保中心保障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对于未及时配送到位的企业,降低其信用等级,遴选时予以扣分处理,并在配送企业遴选、药品采购、使用、保管等方面定期排查廉政风险,建立预防腐败制度。

  通过以组织领导为抓手、经费保障为抓手、监督考核为抓手“三个抓手”,耒阳市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体系实现了高效运转,把“人等药”变成了“药等人”,畅通了群众就医用药“最后一公里”,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激活了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一池春水”。

  衡阳市委副书记、耒阳市委书记赖馨正表示:“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是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持久战,必须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呼声当作信号,将群众需要当作责任,将群众满意当作标准,持续强化,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如此,措施给力,百姓得利,耒阳发展后劲更加有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