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3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向莉君 通讯员 卜佳良)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段话,让脱贫后的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干劲更足了。
“政府工作报告全是干货,听着就有干劲。”上午9时多,十八洞村村民聚集在梨子寨杨正邦家的阿雅农家乐,围着火塘收看电视直播。大学生村主干施康告诉记者,村民都是自发过来的,就想一起听听今年国家的发展规划。
开办阿雅农家乐的杨正邦、施兰珍夫妇,十八洞村经济联合社副理事长龙金彪,把十八洞酒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龙东仕、杨东姐老两口……大家边看边用苗语讨论着,听到精彩处,自发鼓起掌来。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施康看来,把村里更多有能力的年轻人团结起来是关键。“除了把直播带货做好,我的工作就是要把村里更多有文化、有技能的年轻人团结起来,共同建设家乡。”他说。
精准扶贫首倡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第四批传统村落、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5A级景区、全省党性教育基地……一大批国字号、省字号加持,让十八洞成为很多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来村里不光能看到我们从贫困到振兴的足迹,还能体验原汁原味的苗寨风情。”龙金彪介绍,为了把村里的旅游业打造得更好,带动村民持续增收,今年3月,花垣十八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每个月按照不同的主题,将苗家拦门酒、长桌宴、打糍粑等融入景区日常接待中,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
火塘里的火烧得旺,炕上的腊肉香肠被熏得嗞嗞冒油。“这里有200公斤左右,我还在地下室熏了几千斤,卖得差不多了。”去年参加村里举办的厨师培训后,炒得一手好菜的杨正邦成了十八洞村的明星厨师,客人不仅来家里吃腊肉,还要捎带点回去。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山泉水、苗绣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去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0万元,实现乡村振兴良好开局。
火塘墙壁上贴满了杨正邦读初中的女儿杨诗芹获得的奖状。“乡村振兴国家有规划,我们跟着攒劲搞,日子会越过越好!”施兰珍一番话,引得大家纷纷点赞。接着,大家又用苗话讨论起来,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