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2月12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出炉
湖南三地上榜 长沙位列第八

  湖南日报2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记者今日从省科技厅获悉,日前,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对全国78个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湖南3地上榜,分别为长沙市(第8位)、株洲市(第37位)、衡阳市(第64位)。

  《报告》显示,2021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十强依次为深圳、杭州、广州、南京、苏州、武汉、西安、长沙、合肥、青岛。与上年相比,湖南上榜的城市中,长沙市排名保持不变,株洲市、衡阳市分别上升4位、2位。

  《报告》设置了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和创新驱动力5个方面、30个评价指标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监测和评价。其中,创新治理力和创新驱动力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共性要求,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分别体现不同创新能级城市的主体创新功能,引导城市探索差异化创新发展道路。

  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2021年,长沙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实现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零的突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校地合作深入开展;明和光电获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20亿元。

  创新成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截至2021年底,株洲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89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预计突破900家。全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全球最先进的高铁永磁牵引系统、全球首条智能轨道示范线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株洲面世。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建链强链扩链工程。2018年4月,衡阳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以来,创新能力日益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在基础原材料、关键生产工艺、供应链节点、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卡脖子”问题。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3个增至10个;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的比重增长7.6倍;获国、省科技奖励44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