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湘江周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画里的生活美学
——读《古画风雅》

  刘诗良

  我不是美术爱好者,但我依然被《古画风雅》这个书名吸引了。我认为美是相通的,作为一个美术领域的旁观者,我依然希望通过一本书,去了解古画里的精彩世界和古人的风雅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古画风雅》没让我失望。

  这是一本中国古画观赏的普及之书。全书分《美人如玉》《山光水色》《活色生香》《文人风雅》《历史传承》五个专题小辑,精选了90余位艺术巨匠的近200幅传世名作,梳理了中国古画的发展脉络,诠释了古代仕女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古画品类演变流程。不仅赏析古画技法,还根据古画描绘的场景,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古画背后的历史和古代人们的生活。

  作者在《序言》中说,观赏中国古画,一般有三个维度:一是第一观感,看图说话,关注画面内容;二是专业分析,从技术层面分解作画技法及构图方法等;三是深层解读,深入探究古画作者生平、创作意图、创作过程、时代背景、社会意义、传承历史等,挖掘古画背后更多的故事。本书即是一本在三个维度中灵活穿插的古画鉴赏之书、普及之书。

  这是一本古人艺术成就的集成之书。顾恺之有画绝、才绝、痴绝等“三绝”之称,多才多艺,他的《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是世界美术史上公认的“中国超级国宝”;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幅独立的山水卷轴,开了青绿山水画法的先河,被定义为中国山水画的“开山之作”;北宋范宽的传世名作《溪山行旅图》,被赞为“宋画第一”,现代画家徐悲鸿推崇备至,说它“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清代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图》“一开卷如宝剑出匣”,代表着个人思想、艺术态度和理念的这句卷首话,为几乎所有中国画家熟知。

  这是一本陶冶性情的文化之书。古画里的古人闲趣生活,琴、棋、书、画、诗、歌、茶、酒、花等,无一不可入画,无一不自有其旨趣。“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成就最高的是仕女画,如果有求画的人携美酒来拜访他,就酣畅整天;苏东坡吩咐爱妾取999朵梅花的花心之雪,炮制“雪中春信”,据说是古代最美的香之一;清代画家萧晨的《踏雪寻梅》图,不仅追寻美景,更是追慕高洁品行的内心期许;明代画家文徴明和近现代画家傅抱石相继创作了同题画作《兰亭修禊图》,都聚焦了中国书法史上一次最具影响力的兰亭雅集活动。 

  作者在品评古画的同时,还引入花事、茶事、渔隐、博古、雅集、抱琴等古人生活细节,以及相关领域知识和诗词品读,让古画里的世界陡添人间烟火味,妙趣横生。古人选用花材喜欢“材必有意,意必吉祥”,比如牡丹、海棠组合寓意“富贵满堂”,牡丹、如意配果盘,寓意“富贵吉祥”“平安如意”等,彰显古人的生活智慧和美好追求。

  从初稿到出版,历经十年方有此书,作者苏三公子(苏春玲)将她数十年来积累的古画观赏心得浓缩成26万字,厚积薄发。经由此书探入古画通道,感受古画艺术魅力,感悟古人风雅生活,对于建构当代人自己的生活美学,不无助益和启迪。

  (《古画风雅》,苏三公子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