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见习记者 昌小英
“火小一点,把鱼的位置调整一下,尽量让烟均匀地熏到整条鱼上。”4月15日,武冈市泻油村腊鱼加工坊,林少松拄着拐杖,细心指导工人熏制腊鱼。
林少松今年38岁,是武冈市湾头桥镇远近闻名的养鱼大户,承包了120亩鱼塘,年产鱼5至6吨。他还有一个家庭作坊式腊鱼加工厂,解决12名农村留守老人就业,其中5人是脱贫户。
1998年,林少松意外摔伤导致肢体二级残疾。为了给他治伤,父母花光积蓄欠了债。伤愈后,他身残志坚,四处打听赚钱办法,尝试过养猪、养鱼,却屡战屡败,再次负债10余万元。
“命运不是不眷顾我,它一定是在考验我。”林少松说,即使在创业最艰难的时刻,他也没有想过放弃。
在村支两委协调下,镇畜牧站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林少松的养鱼技术越来越成熟。同时,村干部帮助他申请小额金融贷款。2017年,他养的鱼丰产。为让丰产的鱼不折价,他积极向其他养鱼户取经,学习腊鱼加工技术,建了腊鱼作坊,聘请几名留守老人帮他熏制纯手工腊鱼。
纯手工、原生态,他制作的农家腊鱼广受市场欢迎。2017年,他第一次实现年销售额20余万元,纯利润6万余元。通过“养殖+制作”,林少松的产业蒸蒸日上。“2019年,我娶了媳妇,去年又生了孩子,家庭、事业双丰收。”看着庭院里蹒跚学步的孩子,林少松笑得灿烂。
如今,林少松不仅实现致富梦,还带动村里12户村民户均月增收2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