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14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祁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05版:脱贫攻坚 国企担当
   第06版:脱贫攻坚 国企担当
   第07版:脱贫攻坚 国企担当
   第08版:脱贫攻坚 国企担当
   第09版:要闻
   第10版:专题
   第12版:奏凯脱贫攻坚 再唱乡村振兴
   第13版:昂首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
   第14版:脱贫攻坚 国企担当
   第15版:脱贫攻坚 国企担当
   第16版:观点
   第17版:市州新闻
   第18版:市州观察
   第19版:时事聚焦
   第20版:时事
   第21版:公告
   第22版:公告
   第23版:公告
   第24版:公告
   第25版:湘江周刊
   第26版:湘江周刊·湘韵
   第27版:湘江周刊·艺风
   第28版:湘江周刊·悦读
   第29版:刊18——19 刊22——23中缝
   第T1版:十八洞村新闻漫画特刊
   第T5版:十八洞村新闻漫画特刊
   第Z01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第Z02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花垣
   第Z03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沅陵
   第Z04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城步
   第Z05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双牌
   第Z06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石门
   第Z07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双峰
   第Z08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凤凰
   第Z09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洪江区
   第Z10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慈利
   第Z11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平江
   第Z12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会同
   第Z13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安化
   第Z14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祁东
   第Z15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宁远
   第Z16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新晃
   第Z17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古丈
   第Z18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武冈
   第Z19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涟源
   第Z20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江永
   第Z21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茶陵
   第Z22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芷江
   第Z23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桂东
   第Z24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洪江市
   第Z25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武陵源
   第Z26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新化
   第Z27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炎陵
   第Z28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隆回
   第Z29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吉首
   第Z30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洞口
   第Z31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新邵
   第Z32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汝城
   第Z33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宜章
   第Z34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中方
   第Z35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鹤城
   第Z36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溆浦
   第Z37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通道
   第Z38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靖州
   第Z39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麻阳
   第Z40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辰溪
   第Z41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邵阳县
   第Z42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绥宁
   第Z43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新宁
   第Z44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泸溪
   第Z45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永顺
   第Z46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龙山
   第Z47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江华
   第Z48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安仁
   第Z49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桑植
   第Z50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永定
   第Z51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保靖
   第Z52版: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新田
2021年04月3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帮扶故事
高龙村里果飘香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鸿飞 

  通讯员 周卒子

  4月15日上午,春雨淅沥,山路弯弯。祁东县太和堂镇高龙村3组村民刘绍衡,与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邓云鸿,来到黄桃果园,察看桃树开花、坐果情况。

  果园里桃花盛开,蝴蝶和蜜蜂成群,煞是热闹。

  “这片黄桃果园有50亩,去年产果1.7万公斤,获利10多万元。”刘绍衡边修沟边说,丰收果里,离不开邓书记的帮扶。

  2017年底,衡阳师范学院驻高龙村帮扶工作队撤队,县委临阵点将,时任县统计局纪检组长的邓云鸿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高龙村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山区,平均海拔400多米。村民经济来源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经济作物为主,村集体经济空白。2014年,该村被识别为省级贫困村。

  靠山吃山。邓云鸿站在村部前坪,望着眼前大大小小的山坡,心里慢慢有了思路。

  高龙村开门见山,劣势是山,优势也是山。“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产业,是山里群众摆脱贫穷、端上‘金饭碗’的主要出路。”邓云鸿告诉记者,前驻村工作队已栽好树苗,新的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关键要在如何改良水果品种、引进新品种,扩大特色水果种植面积上做文章。“山里田土少,但水库、山坪塘分布在村里大大小小的山头和山脚下,成为发展渔业的天然优势。”邓云鸿说,山上种果,水里养鱼,要不了几年,群众的腰包就会鼓起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去年,高龙村产黄桃2.5万公斤,获利20万元。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3年来,村里除了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外,还发展了油茶、中药材和高密度养鱼等种养业。”邓云鸿说,目前,高龙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了60万元,名列全县前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