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启航现代化新湖南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1月30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士》周刊:民国“大V”,战斗力爆表
《战士》周刊。(资料图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刘晶

    【铭刻】

    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旬刊(后改为周刊)是湖南最早的省委机关报,定位为“长沙评论政治刊物中之急先锋”,发挥了政治宣传的作用,对于促进全省人民跻身工农运动、参与北伐战争、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首先在《战士》周刊全文刊载。

    【追寻】

    当今网络时代,“大V”已成为重要的意见领袖。在民国时期也有“大V”,他们发表“微博”“长文”的载体,是现在已被视为传统媒体的报纸与期刊。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革命进步期刊成了期刊出版的主流。中共湖南区委意识到“努力实现我们党的独立的政治宣传,尤其在工农群众中要随时随地公开的宣传我们所发表的政纲”的重要性,1925年12月1日,区委机关报《战士》旬刊在长沙创刊,后改为周刊,主要刊载中共湖南区委的公告、宣言、文件和评论文章,以及农民运动的消息和文章。

    1926年8月,《战士》在湖南《大公报》刊登改为周刊的广告,自称“长沙评论政治刊物中之急先锋”。《战士》的撰稿者是当时的一批“大V”:陈独秀、恽代英、毛泽东、谭平山、夏曦、李维汉、郭亮、萧述凡等,均在该刊上发表过重要文章。如毛泽东考察湖南五县农民运动后,撰写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5日起在《战士》周刊首先全文刊载。

    在北伐胜利的推动和鼓舞下,湖南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引起了反革命分子的极度恐慌。他们企图通过污蔑农民运动特别是湖南的农民运动,破坏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战士》周刊发表《旧农会与农民运动》,揭露了旧农会的阶级实质及其与军阀政府的关系。发表《反农民运动与反革命》,对怀疑、攻击、反对农民运动的各种言论进行了全面批驳,明确指出:农民在国民中占80%以上,他们是最大的一个群众,是最痛苦、最受压迫的一个阶级。因此农民最积极、最革命,天生的富于反军阀、反帝国主义性,是国民革命中的一个主要动力。针对“左社”的破坏活动,《战士》发表林蔚《何物“左社”》的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左社”是湖南的西山会议派,是新右派的结合;其实质“是各县保产党、巩富党的大同盟”。

    1926年12月,湖南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通过《没收逆产问题决议案》,要求各地农民协会负责调查逆产,报告清理逆产委员会。1927年1月21日,《战士》周刊发表《对于清理逆产的几个建议》,明确清理逆产的范围,不仅包括军阀财产,而且包含买办、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财产,提出将逆产分给贫农、赈济灾荒、充作军饷、抚恤北伐伤亡将士等4个处置办法。各地农协纷纷成立仲裁委员会,清算的结果惊人。这些经济斗争,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1927年4月17日,《战士》周刊发表李维汉的《湖南革命的出路》。该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全省的政治经济情况,阐明了农民要求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必然性,批驳了对农民土地要求的许多责难。并强调,湖南已发展到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中心任务,便是土地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便是解决了革命的出路问题。

    局势动荡下,1927年4月底,《战士》停刊,共出42期。生命虽短,但它不断向湖南人民指明斗争的方向,提出政治口号、斗争策略和方法,对推动湖南革命运动的开展与高涨,特别是农民阶级革命力量的壮大与发挥,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

    【感言】

    《战士》的办刊者与撰稿者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参与者,很多是战斗在一线的共产党员。他们撰写的文章不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而是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对革命有着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今天,我们强调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打造人们喜爱的精品力作。90余年前《战士》周刊值得学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