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向“识文断字”新要求看齐
2017-02-13 08:21:59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刘颖] 字体:【

杨玉龙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9日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根据意见,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具体目标包括教师目标和学生目标,规定得颇为详细。其中给学生提出的目标就不少——普通话水平达标,口语表达清晰达意,交流顺畅;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高校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书法鉴赏能力;具有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实,这些“识文断字”的基本功,从一定意义而言,也是对每个中国公民提出的要求。因为扪心自问,有相当多的成年人不能够达到上述要求。

先说写汉字。习惯了电脑、手机拼字打字,一旦手写,往往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形;实在写不出来,就胡乱造一个;词语乱用现象更不罕见,这些,都让汉字“蒙羞”。

再来看看汉语拼音。还能完整背出汉语拼音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吗?或许,这些东西并不常用,但却是我们认读汉字字音、学习普通话、阅读写作的基石,学生要学,成人也不应忽略和遗忘。

还有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不仅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更是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保障。截至2015年底,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已从上世纪末的53.06%上升到70%以上,但距每个人都能说、敢说普通话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目标,更应该成为每个中国公民的素质。从大处讲,语言文字是促使一个民族形成的重要因素,是构成民族的特征之一;从小处讲,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基础。向“识文断字”新要求看齐,我们要用心,争取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