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做看客也是一种享受
本报记者 曾楚禹
凌晨2时,尽管生意还很红火,实在受不了世界杯的诱惑,劲松还是关了烧烤店的门。小汽车一路向北,劲松的手指在方向盘上惬意地合着音乐。“管他生意好坏,走起,走起,看球去;管他天晴落雨,走起,走起,看球去……”自编自唱的曲调声里,车厢内充盈着快乐的足球空气。
劲松大名刘劲松,四方坪一带的夜宵店主们都晓得,“劲松烧烤”的老板是个铁杆球迷。从1988年到现在,26年,瘦瘦小小的劲松魔一般中了足球的“情毒”。“那是1988年夏天,为学校一场友谊赛加油,下半场一个球员用一个美得无法言语的鱼跃攻门,将球顶进对方球门,我瞬间像过了电一般,全身手舞足蹈,从此毫无理由地爱上足球。”那一年,劲松16岁,是安化二中的一名高二学生。
26年,在劲松的记忆里,留下7届世界杯的精彩瞬间: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高考前一晚,心挂两头,一头牵着高考考场,一头牵着足球赛场,辗转难眠;1994年美国世界杯,布兰科任意球绝杀荷兰,巴西捧走大力神杯,看得如痴如醉;1998年在租住的棚房内看球,没有落下一场比赛;2002年,阿根廷止步小组赛,巴蒂斯图塔泪洒赛场,自己泪洒荧屏;2006年,听完3分钟“激情解说”,预感黄健翔“摊上大事儿了”;2010年南非世界杯,贝克汉姆坐在替补席上落寞的身影,与全世界的“贝迷”一起黯然神伤。
今年世界杯,劲松42岁,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所迫,看球一场不落有困难。劲松给自己定了“规矩”:自己喜欢的球队一场不能缺,其它有选择性地看。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场球都有它的精彩,做看客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劲松有个最大的心愿,一定要现场去看一场世界杯。“再发狠赚几年钱,4年后去俄罗斯!”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