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微博时代的孤独症
□李晓
在这个微博时代,有多少人,像我这样患过孤独症?
我经常在睡不着觉时,闭上眼睛想象:此刻的空中有数以千万条计的微博,在轻舞飞扬。几亿人在写微博,将来有谁的微博能够流传下来?绝大多数微博是写作者自娱自乐、自我膨胀的产物。
这是一个全民写作的时代。微博的出现,为这种写作更是插上了翅膀。我楼下70多岁的徐老汉,前年开通微博后,便把家常鸡毛小事,发布到微博上:葱要五角钱一两呐,我就买蒜苗了;侯家院子昨天起火了,消防车咋就开不进去了呢;一个叫花子在垃圾桶里捡菜叶吃,我给他买了两个大馒头,他怎么就不生病呢,活了那么多年……这是徐老汉的微博。我在小区里碰见徐老汉,他常追上来问:“喂,你去看了我的微博么?去看看呀!”起初还觉得徐老汉热情,可次数多了,便觉得有点厌倦。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患上了去看徐老汉微博的强迫症。
我还是一个为生活而奔波的人,不可能把工夫都搭在徐老汉的微博上。于是有一天我回答他:徐叔,我找时间一定去看看。我望见徐老汉有些失望的表情。我明白,就像我发表一篇文章一样,也希望能引起更多读者关注和共鸣。徐老汉发一条微博的浏览量,一般不超过10个人,主要是他的家人,还有他那70多岁的亲家公。
有天,徐老汉的儿子告诉我:他爸啊,自从迷上了发微博,在生活里变得沉默寡言,和老伴儿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了。我说,听说常发手机短信的人容易患上自闭症。是不是常写微博的人,也容易自闭呢?徐老汉的儿子叫出了声:“就是啊,我爸就有自闭症倾向,除了蜘蛛一样趴在网络上,就是喜欢在窗前发呆,或者自言自语。”
我有天晚上赶赴一个饭局,看见一个中年男人边走边在手机上刷着微博,竟撞在了一棵树上。吃饭时,一个年轻人埋头发微博,还快速回复,让我们几个喝酒的人,仿佛被鱼刺卡住了喉咙。身边的人,坐在一起常常无话可说,面对这随时随地覆盖世界的一张大“网”,整个人都陷进去了,到底是该庆幸还是失落?那天的饭局,每个人都觉得有些落寞,有人打着呵欠说,走,回家去把今天的微博给发了吧。
在现实里疏离隔膜,在微博里亲近相思。这是诗人老王的话。老王而今写诗少了,他说,每天发一条微博就觉得把话说尽了,无需那么多废话。发微博,还用不着写诗那样思考琢磨,当场释放,就“网”解决,很多事情根本没经过思维的过滤与消化。而这带来的后果是,老王而今写一个千字文也感到困难了,因为每条微博100多个字,已让他成了思维惯性。有次我对老王说,你背一背自己微博的内容吧。老王一下哑了。而我让他背诵一首自己写的诗,他竟一字不差背出来了。老王似有所悟,那些每天发布的微博,正成为他诗歌的“冷面杀手”,好比手机上谎言流传多了就成了手雷。
我有时候望着星空发呆。我望到的那些星光,据说是穿过茫茫宇宙来自几百万年前的光源了。我就想,十年、百年,更多年以后,这些网络上飞舞的微博,还像星光那样迢迢而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