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痛吻我 报之以歌
张祖凤
最近读了导演冯小刚唯一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深受感动。
书中呈现了一个执著于理想的“苦孩子”步履维艰的奋斗史。他既不作任何姿态也不戴任何面具,坦诚写下对青春往事的回忆,对中国电影的坚守与反思,对母亲妻女的感情。
冯导曾经是一名军人,因为爱上不该爱的女孩,被女孩的父亲找关系让冯导转业分配到西直门粮食仓库宣传科。后来得知女孩并不爱他,冯导没有到西直门赴任,命运从此改写。
冯导有一个女儿名叫冯思语,出生时先天唇腭裂,当时医生告诉他可以放弃这个孩子再生二胎。冯导不假思索地告诉医生:“我不放弃!”小思语做了手术之后,说话口齿伶俐,冯导又为孩子改名叫“冯思羽”,盼她茁壮成长羽翼丰满。
冯导的母亲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坎坷:20岁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婚后又失去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女儿;35岁时离婚;45岁时身患癌症;57岁患脑血栓,从此长达16年瘫痪在床上……母亲曾经对他说:“儿子,你会顺顺利利的,所有的苦难都让妈妈一个人尝尽了。你有出息,我的罪就没有白受。”
当我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心在流泪。在书中,我没有看到一句悲伤与抱怨的文字,但是我深深理解了“在现实中承受苦难的人,在电影里要获得解脱”。
我喜欢冯小刚的电影,喜欢冯氏电影特有的风趣与幽默,悲喜交加令人感叹,笑中有泪,泪里含笑。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人们抚平内心深处的点点伤痕,给予人们希望与光明。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名言:世界以它的痛苦同我接吻,而要求歌声做报酬。
著名作家刘震云说冯导和王朔身上残存着浓厚的小资情绪和壮怀激烈的英雄情结,一直相信生活中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正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他拍出了《非诚勿扰》、《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令人感慨万千、难以忘怀的影视作品。
在一次访谈中,冯导曾这样说:“其实人活到50多岁,就开始更多的向往善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温暖的东西。这个东西在心里头一层一层地泛起来,所以你就会知道,一个人躺在病床上时候,或者他年龄大了,他开始想到,对过去很多的事,充满了歉意,他甚至能够想念敌人,甚至特别渴望和他过去伤害的人说一声对不起。”
人生本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创造意义。世界以痛苦吻我,我愿报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