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在诗文中卓立【阎真】
2012-03-19 14:41:38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荆彩] 字体:【

  在诗文中卓立

  ——读方雪梅的诗

  阎真

  

  与方雪梅相识,是在一次作家签售会上。她当时穿着波西米亚风格的蓝印花长裙,带着麻绳状的老银手镯,感觉别致。签售的书,是一本散文随笔集,主要讲述她在国外的经历和感受,名字很有美感,叫《伦敦玫瑰》。后来又读过《方雪梅专栏》,文字灵动唯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之后,文朋诗友聚会时,我们又不时相遇。半个月前,王跃文开着他的别克,拉着我和她,还有肖仁福等人,一块去郊外的乡下走走。这时的她,雀跃起来,像一个孩子,一会惊喜地仰视着满树的青柚、板栗,一会好奇地蹲在地里区别香瓜和西瓜的绿叶,一会又举起相机,对着纸盒里下蛋的老母鸡,不停地摁快门。显然,绿野山林之行,对于终日伏案的她,是件快性怡情的事。在乡下事物面前,她内心的那份真趣与朴鲁,不可遏止地跳了出来。回程时,她告诉我,最近要出本诗集,书名为《疼痛的风》,拜托我给写几句话。

  读了她的一些诗后,发现这个始终把自己放在副刊编辑位置上的女子,其实是一个笔力很强的人,不仅散文漂亮,诗歌也不乏佳构。后来才知道,多年前她在湖南文坛就声名甚远了。只是,这些年来,她似乎更安心于当一个默默为他人作嫁衣的文学编辑。所以,她埋头于报纸工作,培养了不少作者,也编发了许多名家的大作。而自己一直以散淡的心态,读闲书、写文字。不经意间,就写出了许多美文。虽然她不以作家、诗人自诩,但她久涉文字,举笔之间,思益新,句愈工,长文短句,总能让人瞅见其天资颖异、佼佼不群的地方。

  认识她的朋友都知道,她是个文雅的才女,又是一个书卷气里的性情中人。“一事能狂便少年”,她写诗、作文,向来如鸢飞鱼跃,我行我素,不愿为写而写。其创作的唯一原动力,就是内心的感受。“诗歌无非是心中忽然一声,早晚不定,而应声滴泪……佛教叫无端忽起。所谓无意为之者,真正从内心发出的声音,不会有事先的安排。”艺术家杨福音的这段话,在她这里得到了最鲜活的证悟。她的写作,不是“闭门觅句”,而是“句来笔动”。这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文字功力,才能“水到渠成”。

  一般来说,男性诗歌多“主理”,女性诗歌则多“主情”。翻开她的诗稿,迎面扑来的都是“情”:爱情、亲情、友情、乡情。写爱情,既有甜蜜,又有隐痛:“枕着/一则安徒生的童话/我 睡成三月的草芽//窗外/红尘齐膝/黄花漫地/却不及一副胸膛/悠远 壮丽//……(《怀抱》);写亲情,浸透着无比甜美,感受着无边的幸福:“宝贝/即使寻常如青青的草籽/你跌跌撞撞的成长/也会染绿/我所有的诗行”(《儿子》);写友情,高古义气,真挚动人:“整座城市 / 都看见我的笑脸 / 只有你才洞悉 / 我忍着的泪光……(《朋友》);写乡情,眷恋不尽,赤子情怀跃然纸上:“却原来/我也是稼穑者的后代/ 血管里/稻浪的声音/一起一伏…… ”(《根》)。乡野的仁厚、自然的本真、人性的纯良,景物中寄寓的人生哲理……在她的笔底如春天的欣欣草木,葱绿着、美好着。

  她的诗文,空灵恬淡,意象简洁,语言质朴,渗透了自己对爱情、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有一种执拗的真情,深蕴其中,让读者心动。这也是她诗歌的一大亮点。我感觉,她的抒情诗要长于赋事诗,尤其她的爱情题材的诗歌,感受细腻独特,自成一格。如果她这些“性情之作”,思虑再深沉些,思想深度和视角广度再拓远些,甚至在表现手法上,再多些变化,可能更能增加诗集的艺术张力。

  宋人杨万里在《诗话》里讲,“诗已尽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上品的诗歌,必当如此。好的诗是从心里流出来的,有担当,有泪水,有疼痛,有深情,有精神高度。相信在诗文中卓立的她,如梅花一树,只为艺术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