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三代人记忆中的雷锋【彭海燕】
2012-03-02 23:32:4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海燕] [责编:周静] 字体:【

  三代人记忆中的雷锋

  彭海燕

  去年写《雷锋》的长篇小说时,我问正上高二的儿子,要怎样写这个“雷锋”,你们这代人才会爱看。

  儿子很干脆地回答我,只要看到“雷锋”这两个字,我们都不会去看。又说,那雷锋,还不是帮人做好事?有什么好看的!而且,说是不留名,那照片呢?日记呢?留了那么多!

  言辞语气里充满了不屑,我知道这不屑既来自于他们这个逆反的年龄阶段,更来自于多年来他们对“雷锋”的误听误读与误解。

  忽然就想起了自己还是“少先队员”时候的一件事。

  那天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雷锋叔叔帮助老大娘的故事。当老大娘问雷锋姓什么,住在哪里的时候,雷锋笑了笑,回答说,“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

  那堂课,我就记住了这句话,放学之后,我按老师的要求去“学雷锋,做好事”。在湘江的一个码头边,帮助工人把煤板车推上坡后,这个工人果然像我期待的那样,问出了那句话:这小姑娘,你叫么子名字?住哪里的?

  我迎着红红的夕阳,和他那满沾煤黑的脸,认真地说:我叫少先队员,住在中国。

  说完就跑开了,跑出好远之后,心还咚咚乱跳,脸红耳热,害羞又激动,这种奇妙的感觉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这是我迄今为止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刻意地“学雷锋做好事”,当然,之后的岁月里,凭着良心给人的帮助肯定是有的,却都不会在那时候想起“雷锋”这个名字来。

  但是,“雷锋”这个名字还是时有耳闻,先是来自于带着戏谑口吻的流行语——“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而后是来自于一组时尚消息:“2009年2月18日,纽约梅赛德斯-奔驰时装周上,模特展示Michael Kors的最新作品,当模特戴着五颜六色的雷锋帽出场的时候,中国人民都惊呼,被中国遗忘的时尚,在西方再次流行起来了。”

  “雷锋精神”随着年代的久远而渐渐降温,“雷锋帽”却又在国际时尚市场里悄然走热。潮流的兜兜转转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直到这两年网上不断爆出“如小悦悦遭车祸路人冷漠”等道德滑坡的新闻和热议,这些热议又不断升温烧破人心底线的时候,那个一脸灿烂抱小孩、送老人的雷锋才又被大家所怀想。

  然而怀想归怀想,年轻的雷锋毕竟作古已近50个春秋,他那些真正感动人心的特质,已经没有人传说了,人们怀想的,只是记忆里被历代国家领导人题词过的那个叫“雷锋”的政治符号。

  我也如此,直到去年我们创作雷锋的电影和长篇小说,去采访雷锋的旧友故交的时候,才真正发现,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对雷锋的误解与偏见有多深。

  冯健说,雷锋对谁都好,而且是那种掏心掏肺的好,所以就很自然,很随意,不是现在社会上传言的那种,刻意地去做好事、得表扬、博出名的做法。比如早年他在县政府当公务员,县委书记要他送我回家,一路上,他总是说说笑笑,看见路边谁家晾晒的衣服从竹篙上掉落在地上,他就会去捡起来重新晒上去,如果脏了,就会在旁边的水塘里洗干净再晾晒上去,一边做这些,也还是继续跟我说笑,很自然,就像做他自己家的事情。

  冯健当年是望城县西塘公社农业社的社长,只比雷锋大3岁,曾两次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冯健告诉我们,雷锋非常羡慕她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也表示要向她学习,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能被毛主席接见。

  雷锋的儿时玩伴,也是后来的同学、同事张建文也跟着说,雷锋对毛主席、共产党特别有感情,这也是他在长大后,只要听到党和毛主席的召唤,他就到那个前线去的动力,比如毕业后不升学,选择务农;到县里当公务员,又捐出所有工资给县里买拖拉机,再当劳动强度很大的拖拉机手;然后听到大炼钢铁的号召,又远上北方去了鞍钢,工资比在县里的33元钱每月还要少10元钱,还更累;后来征兵,又去当兵,工资又少到每月6元钱,就是每月6元钱,他还节约下来,捐给灾区和人民公社200元钱。那时候,200元钱可是巨款呐,他自己节约得很,袜子衣服补了又补,他这样,完全是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感恩。他总是和我们讲,毛主席和共产党是他的再生父母,孝敬父母,那是最应该最自然的事情。

  辽宁的乔安山,雷锋在鞍钢的同事,在部队的战友,也是雷锋弥留之际,百感交集守在身边的人。他在离开雷锋的几十年里,一直在学习与宣讲雷锋。当我们去采访他的时候,这位70多岁的老人还是很激动,情绪高昂。他说他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锻炼好身体,让自己能活得更久,替雷锋活得更久。面对现在社会上那些对雷锋精神质疑与讥讽的声音,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我要好好地替雷锋活下去,我是最知道真相的人,最知道雷锋的人,我要更多地讲给一代代年轻人听。雷锋是真实的伟大,那些做好事、学毛选的照片,是后来雷锋的优秀事迹引起团部领导的重视派记者下来才补拍的,这不是雷锋做好事为出名的证据。我们班里谁都得到过他的帮助,谁讽刺他也不放在心上,还是乐呵呵地照帮不误,他做这些,不为什么,就为他喜欢做这些,他是真正把国人当家人,把国家当自家,才这么做的。

  把国人当家人,把国家当自家,其实这也是我们这个盼望复兴的民族,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不光是平民百姓,更应该是达官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