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读者来信 > 正文
近100亩农田面临抛荒危险
2012-01-16 21:19:4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史学慧 欧金玉] [责编:周静] 字体:【

  宁乡县花明楼镇花明村沙田湾组村民,集体将组里的责任田包给外地人种西瓜,土地已经进行了整理,镇政府却突然制止,由此导致——

  近100亩农田面临抛荒危险

图为被翻转过的农田。

  日前,宁乡县花明楼镇花明村沙田湾组组长周霆华,代表组里18户村民紧急求助:他们将组里农田包给别人种西瓜,突然遭到镇政府制止。然而农田已按种西瓜模式进行了整理,一时很难恢复种水稻,他们不知该怎么办。

  村民:镇政府不允许我们种西瓜

  沙田湾组的青壮劳力基本都在外打工,组里近100亩农田谁来耕种成了一个难题。过去几年,组里的田地都是由周霆华和另外几个人承包耕种的。由于产量不高,周等人产生了将土地转包出去的想法。

  2011年10月16日,周霆华和组里其他人商量后,决定来年将组里的农田集体承包给一浙江老板种植西瓜,土地的租金为每亩500元。双方签订了合同,对方交给了组里1万元订金。11月中旬,浙江老板用了6天时间,将这些土地按种植西瓜的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挖掘。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2月2日,镇政府来通知说,农田不能种植西瓜。村民们急了,立即赶到镇政府,在他们的要求下,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拿出一份9月8日镇政府的红头文件,文件的标题是《关于严禁水田栽树、连片种植西瓜等作物的紧急通知》。随后,在镇政府的压力下,浙江老板不得不离开了,留下的是被挖得千疮百孔、来年根本无法耕种的农田。

  时至今日,村民们对镇政府的做法仍然表示无法理解,他们心中有许多疑问和不满:为什么村民不能在自己的承包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当时将这些土地按种植西瓜的模式进行挖掘时,村干部和镇政府农办主任都在现场,没有一个领导出来阻止,为什么要等农田被“破坏”后再来说“不”?镇政府有不许种西瓜的文件,而且还是紧急的,为何没有让村民知道?

  更让村民感到心急的是,眨眼就要春耕了,而稻田已面目全非,他们根本无法种植水稻,难道要让这些农田抛荒吗?

  镇政府:镇政府会负责将农田恢复

  2011年年底,记者来到宁乡县花明楼镇花明村沙田湾组。放眼望去,组里的农田及田间排水沟已全部被挖了个底朝天。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些田现在已无法种植水稻了。村民们还告诉记者,在自家农田种植西瓜、蔬菜、烟叶等农作物,在当地并不少见,不仅其它乡镇大量存在,就是本镇也有,可镇政府就是不让他们搞。

  就此情况,记者与该村村主任陶某取得了联系。他告诉记者,该组村民们将土地承包给他人,他们开始不知道,但他们也确实不知道镇里不允许种植西瓜,村里也没收到过镇政府关于这方面的任何通知。鉴于被挖的土地已无法恢复,他们也向镇政府作了建议,干脆种一年西瓜算了,但镇政府还没有给答复。

  宁乡县花明楼镇农办戴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宁乡县是粮食生产先进县,而花明楼镇是粮食生产先进镇。2011年初,县里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不提倡连片土地种植西瓜,因此,镇里也不提倡。戴主任承认,时至今日,镇里确实仍然没有将镇里的这个紧急通知下发,工作上存在失误,对此,镇政府正在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戴主任表示:针对沙田湾组外出打工人员多,农田难以耕种的实际情况,镇政府会负责将农田恢复,同时,他们已经联系了该镇的种粮专业合作社,让对方以同样的价格将村民的土地承包过来,确保村民的利益不受损。

  对于镇政府的答复,周霆华等人告诉记者,12月8日,镇领导确实对他们说,按浙江人的价格给村民找人来承包种植水稻,对农田进行恢复,并承诺3天内和村民签合同。但这么多天过去了,却没有任何音讯,他们认为,镇政府在忽悠他们。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对农民具体的农业行为强制做法不可取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粮食安全的确十分重要。目前,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到城市,确实对粮食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政府是否可以强制农民只能种稻谷呢?

  近日,记者就此事咨询了省农业厅的相关负责同志。他们回答说,根据国家政策,从宏观上来说,确实要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但无论是国家的土地法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各项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农民只能种粮食。农民只要没有在农田里挖池塘、种树,或者抛荒,甚至做其它违法行为就行。作为政府,对农民具体的农业行为,应当积极引导,强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本报记者 史学慧 欧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