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
曹普华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湘西州近年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州之路,着力做优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积极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泸溪现象”就是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最好注脚。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在后发赶超中聚集人才。民族后发地区,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既有政策、区位、资源等客观因素,也有体制、文化、观念等主观因素,但最为关键的是人的因素。湘西州在人才上存在明显“短板”: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人才比例低,人才开发投入不足,人才不够用、不会用、不被用、不适用问题长期存在,成了制约和阻碍湘西科学发展的瓶颈。进入 “十二五” 发展的关键期,破解人才资源瓶颈已成为当前湘西州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为此,州委、州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州战略,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理念,牢固树立“轻视人才就是失职”、“未来竞争靠人才”、“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大胆破除一切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以更好的服务、更优的环境培育和汇聚各类人才,用人才这个第一生产力推动湘西州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以扎堆引进为引擎,在优先发展中提升总量。在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后,我们立足湘西州实际,提出了“扎堆引进、扎实服务、扎根湘西”的思路,努力通过人才引进带动全州人才的开发,在优先发展中扩大总量、提升素质、优化结构。两年来全州共引进高学历优秀人才141名。泸溪县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一直走在全州前列,积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抢占人才引进制高点,近两年就引进各类人才270名。特别是新型工业化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泸溪县实行“零门槛”准入制,创新“政府聘用、企业使用”的办法,使引进的16名工业化工类专业人才消除了后顾之忧,为企业攻关技术难题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
以扎实服务为抓手,在机制创新中优化环境。一流的服务、良好的环境比优厚的待遇对人才更有吸引力。湘西州在人才吸引上,着力创新机制体制,诚搞好服务,成长之初当“保姆”,成才之中当“导师”,成就之后当“保安”。一是创新保障机制。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对各类人才给予适当优厚的待遇,尽最大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二是创新培养机制。对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将其安排在重点部门的重要岗位,建立人才培养联系人制度,由单位主要领导和业务主管传、帮、带,实行重点培养。同时充分发挥组织、人事部门的综合协调服务作用,对优秀人才实行跟踪管理。三是创新奖励机制。建立人才奖励基金,适当提高优秀人才的津补贴标准,对有特殊贡献的专业人才实行奖励,全力保障人才资金投入,激发人才创造积极性。泸溪县去年拿出100万作为人才奖励基金,先后授予农艺师杨胜陶、企业家刘芳“科技兴县杰出贡献奖”,并各给予50万奖金。
以扎根湘西为导向,在助推发展中实现双赢。民族后发地区人才流失是一个普遍而棘手的问题。据人事部门的统计,2007年前的10年里全州流失谲、高级职称人才400余名。我们深刻反思,分析根源,坚持从主观入手,以事业留人为主导,引导人才扎根湘西,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谲体现人生价值,成就个人事业,实现双赢目标。一是提拔任用树立导向。以重才之略,全心成就人才。二是给人信心委以重任。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相信人才、依靠人才、服务人才,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中为人才安排关键岗位、分配重要任务,引导人才展示才能、建功立业。三是强化宣传引导舆论。充分利用州内的主流媒体,对在经济发展实践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及时给予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事业呼唤人才,人才推动事业。我们有理由相信,“泸溪现象”不只是个案,在人才强州战略的引领下,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大显身手,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将会精彩呈现。
(作者系湘西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